我們是拔河隊,不是「扯大纜」
當乘地鐵經過牛頭角與九龍灣之間時,或許都曾見過一間位處架空天橋下的鐵皮屋。一間看似平平無奇的鐵皮屋,其實是一個設備齊全的訓練中心。屋內,除一列又一列金光閃閃的獎盃,還有一班努力練習的青年,他們或在運用健身器材鍛鍊肌肉與耐力,有的拉著繫有相等於自己體重1.5倍或以上重物的繩子作訓練,每一位青年的臉上都充滿專注與堅定的眼神。這裡,正是香港拔河運動總會的室內訓練中心。甚麼?「扯大纜」也算是運動?也有總會?
八個人,一條繩
「拔河跟『扯大纜』是不同的,扯大纜只要用蠻力,但拔河除了體重和力量,還需要技巧。」同為香港拔河代表隊成員的朱瑋滔(滔)和鄧善盈(橙汁),多次強調拔河運動並非「扯大纜」,而是一種需要專業技巧、策略,以及講求團體合作的專業運動。誠言,拔河是唯一一項以後退來取勝的運動,利用身體的重量向後壓,把對手拉向自己的方向。
拔河訓練經常要做負重運動,在體力透支時仍需堅持及保持爆炸力,肯定的是,拔河絕不是一項「舒服」的運動,但現就讀中四的學生滔和橙汁於約兩年前卻愛上了這運動,全因喜歡團隊間的團結感覺。嬌小玲瓏的橙汁以前是游泳隊隊員,但訓練一段時間後,便覺得很悶,認為隊員與隊員間沒有交流,也沒有合作,「即使是接力賽,也只是自己練習。」雖然會一起訓練,卻彷如孤軍作戰。參加拔河後,橙汁找到她所憧憬的團隊合作,「因為拔河不會有明星,不能獨當一面,也不能分散力量,一定要同時集齊八人力量才能取勝。」
比賽時,隊員間不會談話,當中的配合全靠默契,而在賽前的練習亦需要隊員齊心一致。拔河比賽有人數和重量的限制,例如青年男子八人組的重量上限是560公斤,如超出上限便要減人數。為了在不減少隊員又附合體重上限,他們往往在出賽前都會進行地獄式減肥,「大家一起減磅,每天早餐也只吃麥皮。」曾到韓國、台灣、四川等地出戰亞洲賽的滔笑言,減肥比日常練習更辛苦。
拔河,其實很安全
拔河於日本、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已是一項普及運動,許多小學也會組織拔河隊參賽。反觀香港,拔河運動多年來卻未能普及,原因是面對資源不足的問題,例如代表隊成員出埠參加公開賽時,均需自付旅費。同時,外界對此運動的誤解,亦有礙拔河運動的發展。香港拔河運動總會義務秘書長及副總教練陳雪玲(雪玲)表示,推廣一項運動,應該由學校著手推廣及培養,「但除了教育局限制15歲以下青少年不可參加外,教育界老師亦對此運動了解不足,更以訛傳訛說『Ban咗』,令學生及家長以為拔河是一項禁止的運動。」可是,由一條通過檢驗及認證、價值三千元的拔河繩,以至拔河鞋、保護衣,以及專業的技巧,拔河運動可謂百份百安全。雪玲從未見過骨折這些嚴重意外,最嚴重的,也只是手掌因磨擦而甩皮流血。
即使推廣的困難重重,但雪玲仍然努力不懈,因為她相信,拔河有一股獨特的魔力,拉近師生間的關系,亦有助建立個人自信、訓練意志。滔說,比起訓練時體力消耗的疲倦,精神上的忍耐更考意志,「就如考試,需要一直堅持下去,才能進步,才能成功。」
說到對拔河運動的期盼,滔和橙汁希望在升大學前,可以代表香港奪得一次亞洲賽冠軍,讓拔河在香港能有一定的知名度,讓香港人知道,拔河如長跑一樣,是一項安全、專業的運動。
個人來說,蠻喜歡的,有人說看過後覺得滾動,嗯,能讓你滾動我也很滾動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