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26, 2014

狀元看「狀元」@《青 年 空 間》025


text:Sttail Li

中學文憑試(DSE)月前放榜了,新聞上的「狀元」報導鋪天蓋地,「凡人」頓變「天之驕子」,今屆兩位DSE狀元黃浩維(Harrods)及徐詠然(Anna)也不例外。然而,對於善忘的港人而言,「狀元」對於他們來說,或許只是過客,他們那「狀元」的光環,也很快被人從記憶中擇下。但從兩位狀元的分享,可以肯定的是,即使央去光環,他們仍因自信而耀眼閃亮。


關於溫書的習慣
或許是狀元相見,份外投契,二人猶如開籠雀般說個不停。他們都認為整理筆記是個很好的方法。因為在過程中,能重溫已知的內容,而且以自己獨有的方法製作個人筆記,亦更有效地鞏固記憶。當中,亦能了解自己對那個課題較為生疏,可重點再作溫習。Harrods喜歡熟讀考評局編寫的考核範圍,以免溫習有所錯漏;Anna則喜歡漫遊網絡,閱讀不同的文章,她指出廣泛的閱讀除了有助通識課外,更對增長個人知識有長遠的裨益。

關於對「狀元」的感覺
「狀元」,頭上一頂光環,或許外人會認為他們會十分喜歡「狀元」的身份,但Anna和Harrods卻搖頭耍手地否認。「大眾對『狀元』有一種封建的想法,覺得此身份代表了一切,我認為這不過是一種標籤,而大眾都把它過度美化,甚至商品化。其實除了狀元外,仍有許多成績很優異的考生,過於注目於狀元仿佛把其他優異考生的努力都抹弒了。」Harrods補充指,覺得當上狀元後的經歷都很誇張:「除了突然上電視,有很多人來訪問自己,連很多久沒聯絡的舊同學亦傳短訊來訪問自己。」他認為,「狀元」不過是一個候鳥性話題,而社會仍有許多值得港人關心的事,故認為大眾不必過於關注自己。

「狀元」為他們帶來的影響是……
二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及對大學聯招(JUPAS)的影響。回想考試的時候,二人都希望只要考得不錯、或能進入自己心儀的學系便可以了。而當上狀元後,Anna說事情變得複習,因為選擇突然變多,旁人亦鼓勵自己挑戰更難的學系,但最後Anna仍堅持選擇自己喜歡學系-中文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,希望可以用文字影響社會。而Harrods則樂觀一點:「成績好,就不用煩JUPAS啦,希望可以成功考入香港大學法律系。」

憑著「狀元」之名,他們希望……
雖然二人都認為大眾很快便會忘掉自己是狀元的身份,但仍希望憑此能作小小的影響。Anna希望利用這個身份,告訴其考生,DSE並不代表人生的全部,考得好,不代表以後能一凡風順,考得不好,亦不代表不能成功:「我們都不應該只為DSE而活,而且應由自己的興趣出發,不要讓一個考試影響自己。」有色弱問題的Harrods,第一個反應是希望能籍此訪問澄清自己並非即將失明:「有一報刊說我即將失明,但其實我只是有色弱問題,大家不用太擔心我。」說笑過後,他又認真起來,期望利用「狀元」身份,引起大眾對視障學生的關心:「當視障學生在視障學校完成中三課程後,便需進入主流學校繼續升學,但一些主流學校在處理收生個案時都不太積極。其實視障學生不代表需要許多額外的關心和幫助,他們能照顧自己,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多點機會。」

在二人眼中,狀元之名好壞差半,他們會是小時了了,還是會繼續出類拔萃,現在似乎還說得太早。但從他們眼裡透出的神采和言談間的自信,可以肯定Harrods和Anna,已準備好接受未來的各項挑戰。

後記

或許受傳統的形象影響,提及成績優異,就會聯想到「書呆子」,但訪問中,二人滔滔不絕的反應讓我十分驚訝。脫去「狀元」的光環,他們亦只個17歲的青年,好奇滿眼尾、笑容掛嘴角,放下DSE的包袱,他們亦與其他考生一樣,如即將離翼的雛鳥,滿懷熱情向社會出發。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