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26, 2014

沒有伙記賣單的食店@《青 年 空 間》025



Text:Sttail Li

與九龍水果批發市場(俗稱果欄)相隔一條窩打老道的德昌里,鋪滿棗紅色地磚的空地,排放著摺椅摺桌的天橋底,看起來是那麼平平無奇。但到了下午,一間叫蘇波榮的小店拉起鐵閘,架起小小的餐牌,食客就像嗅到魚腥的貓,漸漸聚在一起。這小店,有店員為你下單,有廚師為你烹調,卻沒有收銀員向你收帳。這裡,是「自由定價」。


無心插柳柳成蔭 閑情待客客成群
德昌里的7號鋪由「蘇波榮」、「活化星期日」及「德昌里素食合作社」(下稱素食合作社)共同使用。因為租金昂貴,三個團體因而走在一起,在不同時間使用7號鋪來分擔租金。而素食合作社便取了星期二至六下午二至九點的時段,以「自由定價」的方式運作。「最初開業的時候是有定價的,經過一段日子後,我們開始思考有沒有其他運作模式可作嘗試。」 素食合作社成員滔滔回憶當初轉型經過,說起來輕描淡寫,因為當時也沒想到,看來十分冒險的嘗試,後來卻得到另外的收獲。

這一段關係,缺不是單靠美食能維持,而是靠一份真誠。「之前一個讀2年級的男生偶然會下來與我們閒談,一次他餓了,我們便煮了一碗小小的炒飯給他,或許他家境不俗,或年紀少對金錢沒甚麼概念,吃完後便付給我一百元,最後我們只收了二十元。」為甚麼不收呢?多點收入不是更好嗎?我追問。「嗯……這沒有道理呀,那不過是一碗小小的炒飯。」滔滔解釋不來,但我明白了,他們是不想從此被定型成一種買賣關係,他們想讓那男孩明白,彼此是街坊,這是一種關顧、互動的關係。這種互動的過程,亦吸引了同坐一枱的街坊—大輝。

大輝自傾談開始,便與我們圍坐在一起,言談間,偶然加入說說自己的意見,或替滔滔與陳寧作補充,若不是滔滔的介紹,我們還以為大輝是素食合作社的一員。「我已習慣每天都來這裡坐坐,說說閒事,談談社會上的議題,一天不見就像缺了些甚麼。」隨著天色漸黑,越來越來多下班的人來到。原來坐得疏落的一張摺桌也變成肩並肩,但卻沒有人動身另開一張桌子,另坐一圍,我想,他們都享受這種擠逼的人情味。

用「越夜越美麗」來形容此地,最適合不過。在撰文期間,「經營」、「光顧」、「顧客」等用字不停在腦海閃出,然後又一直壓著,苦苦思尋另一個更適合的用字,因為把那些帶有金錢氣味的字用在他們身上,仿佛是種侮辱。成員陳寧分享說:「來吃飯的人付費可能帶着某些意義,他們也許是想藉此去享受另一種生活,或是去體驗另一種模式的社區及城市生活。」換個說法,經營食店的店主可能帶著某些目的,可能是想賺錢,或分享美食,而素食合作社貪圖的,是一份無形的社區人情味。


Jeff,約光顧5次,今晚第一次帶女朋友前來。
「因為認同自由價格機制和蘇波榮的理念,故以行動作支持,而且這裡晚上環境頗舒適。付款時會參考餐牌上所列出的成本、其他食店同款食物的價及自己的經濟能力。會繼續支持。」

Sophia,第1次前來

「在朋友口中得知這裡以自由定價模式運作,因為認同「合作社」這營運模式,除了各取所需,亦可帶動社區經濟,所以特地前來。」

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