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April 26, 2015
傍晚來一杯
好久沒有好好的喝一杯了,自2月確實地決定暫時離開Sillyboo後,便好像與咖啡完全分開,的確,與茶相比,我對咖啡的熱情和習慣都低很多。我不想因為兼職了兩年便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咖啡愛好者,那兩年的工作裡,對咖啡是習得了一些知識,卻成不了專業,因為它成了一個小興趣,興趣對於我其實是一個很私人的事,要把它攤開來細細的與人交流,分享自己的感覺,我覺很別扭,說到底還是沒自信吧。喝完,我心裡滿足就可以了。或許說出來,有人會覺得這是侮辱了咖啡,但態度這種虛無的意識,我和別人為甚麼要一樣?
Tuesday, March 10, 2015
如果要你選擇失去五感中其中一項
近來,體驗到聽覺受損的感覺。一星期前,開始耳嗚。
這種耳嗚不是像夏蟬的叫聲,不是像高頻率的尖音,而是像乘搭天星小輪時恰巧坐在機房旁邊,又或是搭飛機時持續聽到的引擎聲。那不是從外界「聽」到,而是在我的腦部,就像我的大腦變了一個非靜音摩打,然後不停地發出聲音告訴我它正在運作。你想像得到嗎?那不是一小時或三小時或一天的事,而是整整一星期了!除了晚上睡著的6小時,我的腦都持續地發出平穩低沉的「嗚嗚嗚嗚嗚,,,,,,,,,,,,,」聲,就像搭了一趟一星期的長途機。
這種耳嗚不是像夏蟬的叫聲,不是像高頻率的尖音,而是像乘搭天星小輪時恰巧坐在機房旁邊,又或是搭飛機時持續聽到的引擎聲。那不是從外界「聽」到,而是在我的腦部,就像我的大腦變了一個非靜音摩打,然後不停地發出聲音告訴我它正在運作。你想像得到嗎?那不是一小時或三小時或一天的事,而是整整一星期了!除了晚上睡著的6小時,我的腦都持續地發出平穩低沉的「嗚嗚嗚嗚嗚,,,,,,,,,,,,,」聲,就像搭了一趟一星期的長途機。
Saturday, March 7, 2015
Wednesday, February 18, 2015
A for A Cappella
早前看了《交響情人夢》,然後完成這個訪問後,深深體驗到古典音樂對一個人的氣質有多大的影響。如果將來我咁睇唔開會生bb,再窮都要送佢去學古典音樂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偌大的練習室裡,團員們輕鬆又專注的站到所屬的聲部。用鐵製的音叉往頭頂輕輕一敲,然後放在耳門旁的軟骨,細聽從銀鐵共嗚出那微小卻堅定的「A」音。調節好音準後,便開始一連串的練習,準備即將開始的「香港旋律十周年音樂會」。
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旋律(Hong Kong Melody Makers,下稱MM),這支無伴奏合唱團今年踏入十周年,除了一如以往的國際交流外,還特別舉行了一場十周年音樂會,回顧過往十年的經典歌曲,包括結合了古典和中國文學的「遊子吟」、充滿香港人回憶的「奮鬥」、「獅子山下」組曲。而加入香港旋律剛一年的楊松頴(阿蟲)、何施緯(Jaime )、賈亦勤(Karen)亦有幸參與其中。
助人 ∞ 助己_《青 年 空 間》028
做訪問其中一個好玩的地方,係諗到個自以為好型的標題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一些眼中,「義工」或許是一件不切實際的事,與其花費時間幫忙毫不相識的陌生人,不如留點時間先照顧好自己的學業。但義務工作,就像在山上扯開喉嚨放聲大叫,然後總有一波又一波的回音從遠傳回來。兩位去年奪得香港青年協會「活得出色—青年義工嘉許計劃」的大男孩,就有這樣的經歷,發現助人,原來也在助己。
薄冰隔膜_《青 年 空 間》028
第二次跟外籍人仕做的訪問,言談間雖然Jeff語氣輕鬆,但仍感受當日被排斥的痛苦。其實膚色上的差別,又有甚麼問題呢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香港,亞洲國際都會。」一句耳熟能詳的宣傳句子,把這彈丸之地塑造為一個融和多元文化,更是一個充滿希望、機會的大舞台。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Jeffrey Andrews,從成長至踏出社會,卻切身地感受到那不過是一句泛於表面的口號。Jeffrey作為首批南亞裔社工,認為自己有一份使命,打破港人和少數族裔間的那一層薄冰。
Saturday, February 7, 2015
霓虹的淘汰與再生
撰文:Sttail Li
原文刊於香港經濟日報副刊版,2015-02-07
五光十色的霓虹燈招牌,讓香港成為繁榮艷麗的「東方之珠」,然而卻備受環保團體批評,隨著較環保和廉價的Led燈和燈箱出現,為霓虹燈市場帶來迎面痛擊,加上建築條例的限制、市場經濟不景,令霓虹工業無可避免地走向被淘汰的位置。這一支支在香港歷史或港人回憶裡都舉足輕重的玻璃管,是否從此要變成歷史?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